|
|||||
|
|||||
作為服務國家能源建設與地方發展的重要力量,重慶工程公司始終將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作為凝聚共識、展示形象、賦能發展的重要抓手。公司打造“1+N”陣地,通過1個中心、N個制度保障、N支隊伍支持、N個策劃引領、N項宣傳落地五項舉措,推動宣傳工作從 “記錄動態” 向 “塑造品牌”、從 “單向傳播” 向 “多維互動” 轉變,奏響了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宣傳強音。 錨定政治航向,讓主旋律更響亮 “宣傳工作要始終與企業發展同頻、與時代脈搏共振。” 重慶工程公司將政治引領貫穿宣傳工作全過程,扎實推動黨的創新理論落地生根。深入報道公司推動學習教育、主題教育、黨的十九大、二十大及二十屆三中全會等精神走深走實的經驗做法,推出一系列有分量的宣傳內容110篇次,聚焦公司“雙滿意”實踐活動、“管理提升年”行動等重點工作推出23篇宣傳內容,學習教育相關專題稿件,成為集團報紙專欄開設以來首家上稿單位,同步更新企業大屏、企業文化走廊等線下宣傳陣地,充分展示了重慶工程公司扎實落實各項政治工作的堅定決心,實現政策宣傳與公司形象提升的雙重成效。 緊盯公司發展主賽道,著眼重點工程建設、高質量發展、科技創新、企業黨建等大事,開展了一系列提振信心、展示發展活力的專題宣傳。川渝特高壓項目、渝北換流站項目、云南富源西風電項目等一大批國家重點工程建設進展登上人民網、央視新聞、中國新聞網、華龍網、《中國電力報》《建筑時報》《重慶市電力行業信息》雜志等20余家主流媒體、行業媒體平臺重要欄目和版面。這份堅守與創新,讓公司新聞中心/融媒體中心榮獲第二屆中國能源傳媒“創新型宣傳策劃集體”榮譽稱號,獲“2024年全國建筑業優秀微信公眾號”,獲集團公司“優秀記者站”等多項榮譽,《與光同行》微電影更是斬獲2023年“能源奧斯卡”三等獎,彰顯了宣傳工作的過硬成效。 扎根一線土壤,讓故事里有 “煙火氣” “好新聞在工地上,好故事在工人中。” 重慶工程公司推動宣傳視角從 “會議室” 轉向 “腳手架”,從 “大事記” 轉向 “身邊事”,讓新聞報道充滿 “泥土香” 與 “煙火氣”。 深入貴州開陽熱電聯產項目,項目一線記者用鏡頭記錄建設者搶工期、抓建設的堅守;走進黑龍江蘿北風電項目,描摹寒風里首臺風機基礎澆筑的日夜;探訪青海青豫調相機項目,呈現高原上攻克難題的瞬“決戰時刻”......微信公眾號通過“看建”欄目追蹤進展、“立足當‘夏’”欄目傳遞喜訊、“你聽我說”欄目 講述故事、“航拍重慶電建”欄目展示全貌,構建起的全鏈條項目宣傳體系,讓一個個鮮活的一線故事成為品牌傳播的 “活教材”。截至目前,公司微信公眾號及視頻號累計推送內容超1000篇,不僅讓一線員工感受到“被看見”的溫暖,更讓社會公眾讀懂了國企建設者的奉獻與堅守。 創新傳播語態,讓好聲音傳得更遠 “內容為王,創新為翼。” 重慶工程公司以技術賦能宣傳,創新運用AI、SVG等技術制作的創意互動推文,拍攝制作的《安全Mojito》《質量月天上飛》等微視頻,用流行語態解讀政策,讓安全知識、質量要求“動”起來,成為職工群眾爭相轉發的“爆款”;拍攝制作的《黑神話》《項目換春裝》《deepseek眼中的重慶電建》等短視頻延續了 “技術 + 內容” 的融合創新模式,既緊跟當下流行的創作風格與傳播趨勢,又緊密結合公司項目建設、品牌形象等核心內容,進一步豐富了公司宣傳內容矩陣。微信公眾號年均瀏覽量達50萬人次,視頻號點擊量突破66 萬…… 這些創新實踐,讓企業聲音突破圈層,品牌影響力持續提升。 與此同時,重慶工程公司注重培育“三支隊伍”,以微信公眾號、視頻號為“練兵場”,鼓勵各基層單位自主策劃創作,推動宣傳素材收集從“等米下鍋”變為“找米下鍋”。同時,嚴格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,出臺意識形態及宣傳工作等管理辦法制度,進一步建立“7×24小時”7×24小時網絡輿情巡查機制,扎實筑牢網絡輿情“防火墻”,讓宣傳工作既 “有聲有色”,又 “穩扎穩打”。 從傳遞聲音到講述一線故事,從傳統報道到融合傳播,重慶工程公司新聞宣傳工作始終以“凝心聚力”為初心,以 “守正創新”為路徑。未來,重慶工程公司將繼續以筆為犁、以聲為炬,讓更多展現國企擔當、飽含發展活力的故事,成為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動力。 |
|||||
【打印】
【關閉】
|
||||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