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||||
|
|||||
站在新疆阜康市昌吉回族自治州的高地,初夏熾烈的陽光傾瀉在無垠的戈壁。眼前不再是單一的淺黃礫石,而是一片深藍的“海洋”——由中國電建集團河北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華能阜康1GW光伏項目。占地3.4萬畝的土地上,220余萬塊光伏板如波浪般隨地勢起伏,將戈壁灘染成壯闊的靛藍。項目經理崔兵兵凝視著這片“藍海”,思緒不禁飄向那些頑強生長在光伏陣列間、根系深扎地下的梭梭樹。它們默默見證著這條追光之路的艱辛起步,也象征著建設者必須具備的堅韌特質。 2023年8月,崔兵兵從火電市場部部長轉崗至此。面對同事“真把式”的調侃,他深知這場轉型如同梭梭樹在貧瘠中扎根,是從開拓者向深耕者的蛻變。項目體量龐大、要求嚴苛、合同復雜,初期的“認知陣痛”如戈壁的風沙般磨礪著他:白天緊盯現場圖紙會審,夜晚研讀合同條款,手機里存滿請教專家的錄音。團隊借鑒米東項目經驗“庖丁解牛”,為項目開局奠定基礎。首遇變更簽證質疑,他帶領團隊連夜用數據說話贏得尊重。這讓他頓悟:“項目管理非紙上談兵,是如梭梭般在風沙中求存的實戰藝術。” 風沙淬煉:與天爭時,匠心如磐 新疆的極端天氣是項目最大的敵人,如同戈壁灘上無情的風沙,考驗著團隊的韌性。崔兵兵帶領團隊,學習梭梭樹“避其鋒芒、深扎其根”的生存智慧,靈活應對。 夏季地表50℃高溫,他們“錯峰施工”,凌晨5點開工,10點收工,搭設遮陽棚、發放防暑藥品,確保無一人中暑。冬季零下38℃嚴寒,積雪30公分,他們嚴格執行“冬季施工方案”:車輛換防滑胎,混凝土加抗凍劑。2024年嚴冬,為搶回工期,300人的“突擊隊”在極寒中奮戰。暴雪壓斷線路,崔兵兵一面協調供電局搶修,一面安撫工人情緒。這場與天爭時的硬仗,淬煉出團隊真金般的意志。團隊中亦不乏如老梭梭般扎根奉獻的靈魂。 即將退休的老技術員鄧月雙,在混凝土澆筑時連續24小時釘在現場,詳實的工作日志和手繪草圖,精準記錄著工程的點滴,如同梭梭樹年輪般鐫刻著匠心,成為年輕人最生動的教材。 根系繁茂:育才成林,綠能生輝 深知項目成功不僅在于工程本身,更在于人才的成長,崔兵兵致力于培育一片“人才梭梭林”。 面對思維活躍的年輕團隊,他采用“問題拋錨式”管理:遇難題先讓年輕人“頭腦風暴”,再精準糾偏。同時因材施教:外向的小盧負責與業主溝通結算;細心的小候管理農民工;專業需加強的小趙獲得重點幫扶。看著這些“幼苗”在項目中汲取經驗,逐漸成長為能獨當一面的“小梭梭”,崔兵兵深感欣慰:最好的管理,是為每個人找到扎根的土壤,讓整片“林子”生機勃發。 選擇扎根戈壁,家庭的虧欠是心中的隱痛。妻子從反對到默默承擔家庭重擔,她的支持如同荒漠下滋養梭梭的暗流,是他最堅實的后盾。“責任是戈壁灘上灼熱的陽光,而親情是心底永不干涸的甘泉。”崔兵兵感慨道。 花開并蒂:藍海映日,金塔追光 如今,華能阜康1GW光伏項目已實現全容量并網。這片曾經的荒漠,因追光者的汗水與智慧,如同梭梭樹在嚴酷中綻放生命,煥發出澎湃的綠色生機——220萬塊光伏板匯聚成的“藍色海洋”正源源不斷地將光能轉化為清潔電力。與此同時,不遠處象征著公司戰略新興業務開拓的魯能阜康光熱項目(中國綠發阜康市多能互補項目關鍵部分),也正如一株奮力攀高的新芽,進入了沖刺的關鍵階段。作為公司首個光熱項目,其核心的吸熱塔建設正以“三班倒”24小時不間斷的強度推進(鋼筋綁扎、模板支護、混凝土澆筑),塔身已頑強突破百米大關(總高189米),每日安裝定日鏡超百面。項目團隊正全力以赴,嚴格按節點保安全、保質量,確保并網發電目標順利實現,這株“光熱新苗”正向著戈壁的蒼穹奮力生長。 項目現場,梭梭樹依然在頑強生長。它們發達的根系深扎戈壁,抗旱、耐寒、抗風蝕,在逆境中定義著生命的姿態。崔兵兵和他的團隊,正是這樣一群“追光”的梭梭。他們用科技與汗水,讓光伏板如葉脈般舒展吸收陽光,讓定日鏡如花盤般精準追光,將熾熱的陽光轉化為不竭的綠色動能。在曾經的荒漠里,他們播下的不僅是清潔能源的種子,更是希望與未來的種子。電建人追光的故事,如同梭梭種子隨風播撒,正在這片遼闊的土地上,生生不息。 |
|||||
【打印】
【關閉】
|
|||||
|